被人民日報點贊的《長安十二時辰》,有這些文化常識
受期待的《長安十二時辰》在6月27日“靜悄悄”播出,這部由曹盾執導,易烊千璽 、雷佳音 、韓童生等出演的古裝大劇回到了盛唐,講述“大唐反恐二十四小時”。該劇在優酷一次性放出12集,剛一開播豆瓣評分高達8.7分,幾乎是今年國產劇集的最高評分。
長安市井區,琵琶女唱著李太白的新作:清平樂·禁庭春晝交代了故事背景。
禁庭春晝,
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斗,
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
御前閑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
折旋笑得君王。
官員登上城樓宣讀圣旨:“天寶三載,上元節西市開市”。隨之引出長安上元節十二時辰暫停宵禁的旨意,這組長達2分7秒的長鏡頭后,故事開篇。
背景
開元年號結束,唐玄宗創了開元盛世后認為自己大事干完可以放松了,定了天寶年號準備好好享受,誰想到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就爆發了,其實是唐朝由盛轉衰的節點。
故事發生在天寶三載,長安城里各方勢力盤結,也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各種教派在這里發展自己的教徒,各種貿易在這里通商。
◎歷史人物
唐玄宗60歲:不太中用了,跟其他皇帝一樣,疑心病重,擔心太子勢力太強。
右相
李白44歲:三年前供奉于翰林院,但因為一年前“力士脫靴”,已被皇帝疏遠,李白今年夏天去洛陽找杜甫玩。
◎書中角色
張小敬:十年西域兵,跟突厥人打過交道。之前是安西都護府軍什長,后敘功調回長安當了萬年縣九年不良帥,去年殺上司,被關進死牢準備問斬。
徐賓:戶部八品吏員,通過大案牘術選出可用張小敬幫助靖安司辦案,即古代程序員。
冷知識
◎李必頭上的簪子
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一出場,很多觀眾露出了“姨母笑”,不光是因為四字弟弟的顏,還有他頭上的簪子,“從后往前插,不怕鞠躬行禮時扎到別人嗎?”
嚴肅!別笑!中國古代用簪子束發,主要分橫式和豎式,至少在元代之前,道士的道冠都是以豎式為主,就是從后往前插,代表水火相濟。宋徽宗趙佶畫的《聽琴圖軸》,里面彈琴的道士的發簪就是子午簪,從后往前插。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飾演的李必本來就是個有一定身份的道家人物,用子午簪配芙蓉冠是符合劇情的。
◎行禮方式
劇中人物見面,為什么不是抱拳或者作揖啊?而是把大拇指交叉,好像在玩手影游戲。
這其實是唐宋時期非常流行的“插手禮”
北宋王虛中的《訓蒙法》有相關記載,“小兒六歲入學,先數叉手,以左手緊把高手,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也”。
在《水滸傳》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中有:“……梁中書大喜,隨即喚楊志上廳說道,‘我正忘了你,你若與我送得生辰綱去,我自有抬舉你處。’楊志叉手向前稟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
還有詩人柳宗元的詩句“入郡腰恒折,逢人手盡叉”,都有對叉手禮的描述。
人民日報點評
《長安十二時辰》香氣遠揚 匠心品質自信出海
《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濃烈的“唐風古韻”不僅在國內掀起觀劇熱潮,劇中中華文化的馥郁芬芳也隨著劇集在海外香飄四溢,以匠心品質傳遞出大國的文化自信。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中華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透過影視劇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近年來中國影視劇在海外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長安十二時辰》將深厚的傳統文化以長安民生民俗的生活點滴融入到了緊張刺激的劇情之中,打開了一個窗口,讓海外觀眾在觀劇的同時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了到輝煌璀璨的中華唐文化,顯露出了濃郁的中國風尚。
藝術作品有國籍,文化傳揚無國界。《長安十二時辰》在海外付費上線,不光實現了國劇出海的新高度,更用扎實的視聽藝術表達和考究的細節推敲能力呈現出了千年長安的風貌與氣質,讓中華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揚,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是在跟隨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以堅定的信念和扎實的內涵彰顯中華大地源遠流長的文化風采,盡展文明古國的文化自信。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