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城》的創新究竟什么水平?說出來令人淚目
愛奇藝7月24日起全網獨播的一部名叫《無主之城》的劇集,拋出了奇懸疑劇場在暑期檔的頭部炸彈。這部劇集在類型、題材、敘事手法、視覺風格上都有很多很多的創新之處。不過,由于“創新”這個詞無論哪個宣傳方都喜歡用,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這次又是常規操作,所以囤兒覺得有必要深入地給大家介紹一下《無主之城》的創新究竟達到了什么水平。這次解析,將是一次帶著深切回憶的淚目之旅。
談《無主之城》的創新,得先讓囤兒把時間撥回到2011-2016年。那個時候中國的電影市場對懸疑、驚悚題材還相當友好。中國影視行業里懸疑&驚悚題材的創作在那幾年經歷了一段超級活躍,甚至是旺盛的時期。囤兒有幸成為了這段旺盛期的參與者。小格局1000萬票房打底,大格局甚至能沖擊億元票房,給了很多創作者展開野心的希望。于是,很多創作者都開始籌劃技術更難、腦洞更大的題材。我們希望與國外同行真正地掰下手腕。
然而事與愿違,不久我們便發現,內地的創作環境并不具備和國外環境一樣的起點,也就永遠也不會有一樣的終點。由于條件所限,國外流行的末世題材、孤島題材、疫情題材,以及在群像求生中挖掘人性黑暗的手法,在內地都難以施展。這些澎湃的創新之潮都被高不見頂的堤壩阻在了源頭。于是幾年后,當囤兒看到《無主之城》把當初我們很多曾在夢中興奮過的創新想法拍了出來、播了出來的時候,很難不淚目啊!
從整體而言,《無主之城》是帶有科幻、驚悚、冒險等諸多元素的懸疑劇。主創巧妙地營造了類似于末世的畫風,在國產領域里已然獨樹一幟。主創在采訪中曾表示,為營造劇集環境效果,主創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真的在臺灣找到了一個島,借助島上的原有建筑搭建實景,并利用電腦特效修飾細節,終于拍出了這座廢棄20年,具備了孤島畫風的“死城”。劇中諸人第一次進入城里,大全景空境一給,囤兒的眼睛瞬間濕了。這大手筆,真的用心了。
雖然前期劇集只是在細節點到而尚未全面展開,但我們已經可以確認《無主之城》的世界觀里包含科幻元素,并且是同時包含了科技恐懼和病毒恐懼兩種風格迥異的科幻元素。科技恐懼,體現在不時出現的監控畫面和每集結尾的操作界面,與懸疑氛圍和終極謎題有關;病毒恐懼,體現在咬人即“死”的蝙蝠和“死而復生”的感染者,與驚悚體驗和逃生動作戲有關。此時我們看到,《無主之城》的創新在細節設計和組合運用上的不同。比如這個病毒恐懼,本劇設計的具體形象——蝙蝠,即便和外國的同元素設計放在一起,也能給人新穎之感。
在人物方面,《無主之城》目測將用深刻的群像描寫來打破簡單的正邪對立。我們當年難以刻畫深層人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當時的電影被要求有絕對清晰的正邪關系。可人類實際所展現出的人性,遠不能以正和邪來概括或分類。只有在極端環境里進行群像描寫,才有可能觸及人性最深處的東西。雖然沒看完《無主之城》無法確定它是否觸及,但從開篇幾集看得出,至少主創已經有意識地向這個方向邁出了腳步。這,就已經足夠創新、足夠讓我們這些被拍死在沙灘上的老浪們羨慕到流淚啦。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