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反腐題材話劇《痕跡》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
中新網廣州10月25日電 (記者 程景偉)大型反腐題材原創話劇《痕跡》25日在廣東藝術劇院正式首演,吸引了大批觀眾走進劇場欣賞,全場座無虛席。該劇26日還將繼續演出。
近年來,反腐倡廉成為文藝創作聚焦的重大主題,涌現出諸多舞臺佳作。不同于現有的反腐題材話劇,《痕跡》選擇了非常規的切入方式和敘事手段,不聚焦貪腐的過程和人性的墮落,而是將聚光燈對向“落馬”官員的家屬,通過刻畫身邊人以及引發的家庭動蕩來進行廉政警示教育。
《痕跡》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廣東藝術劇院供圖
該劇講述了某市高新合作區副區長許國明因貪污受賄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妻子錢芳為減輕許國明的罪責,四處籌款、想盡辦法退贓救夫。然而,家庭的巨變和痛苦,早已因為許國明的貪腐滋生蔓延,那些自以為不留痕跡的貪腐行為,讓支離破碎的傷痕布滿了整個家族。
《痕跡》劇本創作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編劇李新華擔綱。他稱,該劇的創作靈感來自真實故事,“劇本創作過程,我無意去捕捉、獵奇那些千奇百怪的貪腐手段,亦不想聚焦貪腐紙醉金迷的生活,只想把筆觸圍繞于貪腐被發現查處后對家庭、家族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演出現場。廣東藝術劇院供圖
李新華希望,通過該劇向觀眾傳遞“共同承擔人”的概念、以醒促廉,他說:“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最終將會由自己一人承擔。但現實并不是這樣,一個人犯的錯誤,往往會讓周圍的人來為他共同承擔。”
同時,話劇《痕跡》的舞美設計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舞臺整體以灰白為主色調,主打現代寫意的視覺風格,數塊帶有鐵鏈圖案樣式的環形屏幕,將故事中的人團團包圍住,不規則形狀平臺有機切割表演空間,以靈活多變的舞美設計呈現豐富的劇情場景,讓現實與回憶的穿插敘事銜接更加自然順暢。
《痕跡》聚焦貪腐之后的家庭動蕩。廣東藝術劇院供圖
該劇還加入實時影像裝置,多媒體影像與舞臺表演相結合,聚焦人物表情特寫、放大表演情緒的同時,也給全劇增添了電影質感。
話劇《痕跡》是廣東藝術劇院舞臺藝術孵化基地以項目制運作的最新力作,創作班底延續了已幾度公演的《春園·1923》主創陣容,并吸納了新的戲劇力量,齊聚老中青三代演員。(完)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