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版《重生》彰顯音樂才華,榜樣青年蔡徐坤舞臺魅力燃炸現場
娛樂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音樂產業也在一波又一波的專業愛好者的推動下形成日趨完善的產業發展模式。對于一首潛在的“爆曲”,偶像的影響力可以讓這首歌紅遍大江南北,反過來優質的、適合舞臺表演的音樂也能增添偶像的舞臺魅力,這是音樂和藝人之間最為良性的關系。
但顯然在這個視聽融合時代,多媒體等藝術表達逐漸為觀眾所接受的當下,舞臺本身的意義和價值開始慢慢凌駕于音樂和藝人這重雙向關系之上。過去,舞臺差不多是藝人傳遞和表現音樂的媒介,可是如果有一個人把這幾層關系“顛倒”過來——他想要追求舞臺自身獨立的價值,不再僅僅把舞臺看成推銷、展示音樂作品和偶像個人魅力的“中間物”——那么整個事情的性質便會截然不同。蔡徐坤便是這樣的存在,他越來越明了自己最大的優勢和魅力存在于散發舞臺人格的時刻,這也是為什么他能承擔起巨C的光環,并在音樂產業中持續行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之前在雜志的訪談里,蔡徐坤曾經說過,他在制作音樂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考慮一個舞臺表演的設計,甚至包括舞蹈的動作。《重生》發布之后,迄今已經完成了9次舞臺表演,并且在每一次舞臺表演中頻繁地嘗試了多種舞臺表演形式:從最開始的搖滾樂隊形式,變成了配合舞群的唱跳版本,再到如今的國風版本,再加上歌詞的改編以及配樂形式的變化,使得每一場新歌舞臺都呈現出鮮明且獨一無二的特點。
從這首歌開始,蔡徐坤對于音樂路線的規劃開始越來越浮出水面。固然在音樂風格上仍舊多元,但他音樂的形態始終必須服務于舞臺演出的目的。這似乎改變了偶像業常見的音樂和舞臺的關系。不同場次的舞臺表演區別僅僅在藝人的服裝造型,很少會為舞臺對表演和音樂作大幅修改,但從《情人》和《重生》這兩個月的舞臺來看每一次舞臺表演都能呈現出復雜的舞臺設計、表演方式及音樂的變化,蔡徐坤對舞臺獨一無二的理解便由此呈現出來。
在蔡徐坤的演出中,音樂形式、表演方式、舞美等都不過是舞臺表演的多種必不可少的元素,如何“使用”這些元素則取決于整場舞臺的構思。音樂形式的靈活賦予了音樂人多方面、多層次展現舞臺技藝的前提,音樂人需要為不同風格和主題的舞臺準備多種音樂版本,甚至臨時去調整已有的音樂作品。舞臺風格的多變,也需要藝人具備駕馭多重風格的能力。當這個舞臺的音樂制作者就是舞臺表演者本人時,對于表演者的挑戰就更高了,而蔡徐坤就是決定舞臺構思的靈魂人物。
這大概就是蔡徐坤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算上去年“東方風云榜”以rap形式演繹的《Pull up》,還有在倫敦公演以吟唱方式表現的《WAIT WAIT WAIT》,這兩次演出已經有了這種特質:讓音樂為舞臺表演服務。今年的東方風云榜、浪姐和芒果夜的舞臺的豐富改編也不只源自藝人一時的玩心,更不是這位多才多藝的藝人想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舞臺作品實際上早已成為蔡徐坤向“世界”嚴肅表達自我的場所,而這種表達早已超越了通常偶像藝人以個人魅力渲染音樂作品的程度,這種表達的內核已經逐漸變成一種成體系的概念:其中蘊含著作者對世界、他人和自我的思考和理解,同時也在用他熟悉的方式與世界、他人乃至自我“對話”。
給今時今日的蔡徐坤的準確定位應該是“舞臺型音樂人”。曾經他奔波在不斷給自己找尋舞臺的路上,現在他忙碌地在一個又一個舞臺中塑造著更加豐富的自己。9月19日的“好奇夜晚會”上,身穿復古白色西裝配喇叭褲,極具70年代的浪漫主義摩登感。蔡徐坤開場表演《重生》燃炸現場,坤制作人對歌曲進行了改編,在搖滾樂中加入大鼓、琵琶、古箏等民族樂器,完美融合東西方的音樂元素,加強了《重生》的節奏感。剛柔間道盡古今,彈撥中聽見重生。
舞臺型音樂人蔡徐坤的表達場所不僅僅在舞臺,在各大雜志封面上也能窺見其與外界的溝通。舞臺上,他仍然還是那個王者。舞臺之下 ,更多的身份仿佛一面多棱鏡,讓這個22歲的大男孩似乎擁有了更多的側面。他是首位登上時裝母刊的中國男星,最年輕的年度先生,時尚先生閉年刊c位,他更能憑借超強的表現力上身50+超季款,創作13首原創音樂,呈現200+舞臺表演,新EP銷量6500萬全網第一。他曾單槍匹馬沖破資本的禁錮C位斷層出道,現在是全球藍血頂奢Prada官宣的全球代言人,官媒蓋章的超級頂流、現象級人物、時尚圈寵兒。
人氣爆棚的蔡徐坤也并非空洞的頂流偶像形象。他習慣在獨立與自省中磨煉成長,靠天賦與熱愛探索獨一無二的音樂表達,他學會與世界溝通,與內心對話。他的故事的張力在于,成名后的蔡徐坤依然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真誠和坦率,有著屬于他的強烈而獨特的個人風格。歌手與制作人的身份切換間,音樂人蔡徐坤一直在探索他所熱愛領域的審美語言。自出道以來,他憑借著對音樂的熱情和執著,單槍匹馬馳騁舞臺,留下無數極富動感與魅力的表演瞬間。他已經開始不自覺地在追尋一種舞臺藝術的境界,雖然這種追尋才初露其形,但終會越加明顯。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