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轉折第11集劇情
第11集:偉大的轉折第11集
毛主席在會議上批評了博古有錯不肯承認,他認可了博古也確實對自己的錯誤痛心疾首,但眾人都不肯原諒支持他。每次反圍剿,紅軍與國民黨的兵力對比懸殊,基本是十比一的對比,博古不否認紅軍的兵力少于國民黨,但他認為以少勝多才是如今軍隊戰斗的典型。
毛澤東分析了博古犯下的三大錯誤:激進主義,保守主義,與敵人硬碰硬。導致犧牲了許多戰士,彭德懷心痛逝世的紅三軍團的戰士,為死去的戰士感到惋惜。毛澤東分析逃跑主義,紅軍戰士們為了運送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在路上丟掉了性命,歷經南昌八一起義后,紅軍在井崗山建立了小小的根據地,就在一年后,紅軍在廣昌和贛州戰役中遭受慘重失敗。李德見毛澤東專挑紅軍失敗說事,情急之下搬出蘇聯紅軍成功的案例,反駁毛澤東的觀點。
蘇聯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不代表紅軍照搬蘇聯的戰爭方案也會勝利。因為國與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中國與蘇聯的國情截然不同,就算李德作戰經驗豐富,但他無法把蘇聯的方法搬到中國的土地上,帶領紅軍取得勝利。李德認定蘇聯紅軍流血換來的經驗不能遭到質疑,毛澤東表示尊重蘇聯紅軍流血換來的經驗,但中國紅軍戰士也不能白白流血,理應得到尊重。毛澤東相信李德的所作所為不是破壞中國革命,只是他不了解中國的國情。毛澤東用鮮活的例子,指出教條主義不可取,做任何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則結局必定是失敗。在場眾人被毛澤東有理有據的發言折服,不約而同為毛澤東鼓掌。毛澤東分析完了紅軍錯在哪里,錯的原因,接下來分析糾正錯誤的方法。
毛澤東自嘲自己是一個土包子,但依然堅定自己是馬列主義思想擁護者。在毛澤東看來,敵人比紅軍強大多了,紅軍必須承認沒敵人強大。中國革命是發動廣大的窮苦百姓,因此中國革命集結起來的力量也是弱小的,不能與敵人硬碰硬。中國紅軍必須以弱者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劉少奇與
1935年1月15至17日,“遵義會議”圓滿結束,終結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毛澤東成了中央新的領導者,從此以后,中國革命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向正確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