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春風街第3集劇情
第3集
1.比金卡,比銀卡,不如簡樸最瀟灑。 物質可以滿足一個人,也可以埋葬一個人,端視個人智慧而定。 偉杰陪父母逛街,簽起信用卡毫不手軟,不能刷卡就用現金卡預借現金,讓介勇十分看不過去。而介勇與淑女雖然經常意見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量入為出,哪里有打折往哪里去,買東西一律用現金,從不舉債,樂得輕松,被偉杰戲稱為恐龍。 鄰居陶小姐經常光顧慧喬打工的烘焙屋,一向穿戴有如“上流美”的陶小姐全身上下都是名牌,讓慧喬十分羨慕。 慧喬在陶小姐傳授之下,辦了一堆的卡,并且“以卡償卡”,不知不覺中,將債務越滾越大。她也學會利用網路拍賣賺錢,不多時,菊隱發現心愛的古董不見了,原來被慧喬上網拍賣掉,結果,慧喬仍然很窮,因為她買了一堆名牌,負債累累。 隔些時日,慧喬聽說陶小姐被銀行追債,四處賤賣名牌,十分狼狽。她自己也為了清償卡債,生活左支右絀,上網向化名“楊過”的偉杰吐苦水。同樣欠下大筆卡債的偉杰也難以喘息,兩人遂互相約定,只要能把債還清,以后再也不敢打腫臉充胖子。 2.誠信是通行世界的護照。 信守諾言,誠以待人,無論語言通或不通,都能贏得真摯友誼。 接連好幾次,偉杰說好回家吃飯,但臨時又黃牛。做了幾次“放羊的孩子”之后,介勇夫婦終于不再把他的話當真。 原來,偉杰跟朋友吃飯去了。朋友知道偉杰正為了信用卡負債而煩惱,便提供他一條財路。朋友說,有個生意上來往的外國商人對臺灣古早玩意兒很感興趣,趁著來臺度假,順便搜購古董。而他已聯絡好幾家店鋪,大伙兒以仿冒品來高價出售給外國人。因為他臨時有要緊事,只好委托偉杰代為充當向導,屆時偉杰也能分到好處。為了還債,偉杰雖覺不妥,但仍硬著頭皮答應。 當天,偉杰依約定帶著外國商人出游,商人對偉杰完全信任,讓偉杰深感慚愧與矛盾,幾番掙扎之后,終于說出真相。商人對偉杰的誠實抱持肯定,兩人也因此交上朋友。 偉杰說好帶外國朋友回家吃飯,回到家卻發現飯桌空空如也,因為淑女沒把他的話當真。介勇以腳底按摩來補償外國朋友,讓他對臺灣的人情味印象深刻,并邀請介勇一家人到他的國家作客。 3.多一分尊重包容,少一分對立沖突。 臺灣文化之美就在于多元融合,人們應學習尊重不同的聲音。 一整天,腳底按摩店內始終播放著老板介勇愛聽的臺語歌。外省籍師傅忍不住,要求改放鄧麗君的歌;客家籍的師傅則要求放客家歌;原住民阿燦也跳出來,要求放原住民的音樂。 四人越吵越認真,演變成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之間的戰爭。不但嚇走客人,甚至鬧到暫時歇業。阿燦怕丟了工作,菊隱基于外籍新娘的前車之鑒,決定與阿燦一同設法調解。 介勇夫婦、外省及客家師傅都接到聚會請柬,到了現場,只見阿燦架起營火,彈著吉他,唱起原住民歌手陳建年的創作歌曲:“山地人也好,平地人也好,我們都是這里的人民;先住民也好,后住民也好,我們都是這里的住民;我們不是敵人,所以請你要尊重我,讓我來欣賞你 …我們是同胞啊,Ho Hi Ya…” 稍后,眾人輪流以母語唱卡拉 OK,并且輪流伴舞。盡管唱得荒腔走板,但眾人樂在其中。感性的氣氛下,悄悄旁觀的菊隱也跟著大伙兒唱啊跳的,終于和介勇等人建立起友誼。 翌日,腳底按摩中心開張了。菊隱不放心,前來一探究竟,發現音響旁擺著臺語、國語、客語、原住民語 …各種CD,此時,只見介勇、外省師傅、客家師傅、阿燦同時伸手拿起母語的CD,眾人面面相覷,頓時陷入緊張狀態,沖突似乎一觸即發,豈料,眾人反而互相謙讓起來,你讓我,我讓你,讓個沒完沒了。菊隱雖覺得矯枉過正,但總比吵架好,也讓他松了口氣。 4.幸福來自關懷,快樂源于付出。 有能力付出的人,是富足的,快樂與幸福也將經常伴左右。 菊隱終于克服心理障礙,接受淑女的腳底按摩,卻死撐著不叫出聲,淑女擔心菊隱極度壓抑,遲早得內傷,建議他多外出走走。介勇靈機一動,建議菊隱一同到中部鄉間探視“春美阿嬤”。 南下途中,介勇解釋道:春美阿嬤一家是九二一災民,納莉風災過后,卻與鄉人組團北上救災,介勇一家就曾受惠于她。近來臺風釀成水災,讓她一家損失慘重,因此特地去探視。 菊隱想像著災民的慘況,盤算著該如何加以安慰。豈料,到了春美阿嬤家,只見這一家人笑口常開,完全不像災民。菊隱一句安慰的話也說不出來,不明白為什么落難的人還這么快樂? 悶悶不樂的菊隱,反倒引起了春美阿嬤的注意,她從淑女口中聽說了菊隱不快樂的原因,默默將關懷放在心底。 翌日,菊隱發現床頭掛著廟里的平安符。原來,天還沒亮,春美阿嬤就出發到廟里去幫菊隱求平安符,來回花了四個小時。 菊隱一時感動,在春美阿嬤面前嚎啕大哭,此時的他更像是需要人安慰的災民,而他也終于明白,春美阿嬤的快樂源自何處。